Cornea

Cornea

Light, math and random walks.

京都赏樱不完全指南
旅行

京都赏樱不完全指南

由于疫情的影响,2020年是去不成日本了。换一个角度想,回顾一下往日的旅行也不错,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本想写篇游记,但好的景色总要与人分享,就又改成了指南。写的过程中又觉得干脆介绍一下京都周边其他城市的景点,于是又加入了宇治、奈良和姬路的景点,所以这个标题其实不是很准确。 本文分为三节: * 🗾 行程规划。如果你从未去过日本自由行,担心错过樱花季、不知道如何合理安排住宿与交通,本节将会解答你的疑惑。如果你已经去过日本,可以选择跳过本节。 * 🌸 赏樱去处。本节列出了我在2018年春与2019年春两次前往京都赏樱所去过的地点,包括景点的简单介绍、交通路线、个人建议和一些照片。 * 🌕 花间月影。由于各种原因,有些在行程规划里的地点我当时未能去成。还有一些非常值得一去,但后来才被我发现的景点,非常可惜。本节就是关于这些遗憾的。 🗾 行程规划 樱花花期短暂,一两周间,花开便花落。要想顺利一瞥绽放的花海,做好充分的行程规划十分重要。 ☁️ 樱花预报 类似天气预报,日本的气象机构每年都会发布有关樱花开花日期的预测,下称樱花预报。比较著名的樱花预报网站有两个: *
35 min read
技术

在 Ghost 中使用 MapKit JS 嵌入 Apple Maps

忙完暑研之后有些想补上之前的游记,毕竟今年因为疫情的关系也去不了什么地方,就回忆一下之前的旅程吧。 游记里肯定要插入地图,但似乎几种选择都不太理想: * Apple Maps 的截图:好看,但不可交互。 * Google Maps:能看,但国内无法访问。 * 国内的一些地图:丑,且国外地图数据不完全。 苦恼之时,发现 Apple 在 WWDC 18 时已经推出了用于在网页中嵌入 Apple Maps 的框架:MapKit JS。 -------------------------------------------------------------------------------- 更新:MapKit JS 暂不支持中国大陆访问(尽管简介页上的 demo 是可以的)。 -------------------------------------------------------------------------------- 需求与注意事项 首先,不像嵌入 Google Maps 那么简单,使用 MapKit JS 是需要与开发者账户进行认证的,也就是说
6 min read
乘法表、轮子和马克杯
数学

乘法表、轮子和马克杯

在阳光或灯光下的马克杯里,常常会出现心形的亮斑。 很久以前就想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最近又看到了这个现象,于是去查了一下。 结果自然是标准结局:早就被人研究过了。 在解释这个现象之前,先来看一些看似完全无关的其他现象吧。 1 乘法表 接下来我们要制作一个环形的“乘法表”。 设$n,m$为正整数,$n$是数字的个数,$m$是乘数。这里我们取$n=12$和$m=3$。现在我们将$0$到$n-1$这$n$个整数等距依次排列在一个圆上,就像时钟一样: 然后按照以下的规则连线:对其中任意一个数$k$,计算$r = mk \mod n$,即m与k的乘积除以n的余数, * 如果$k=r$,则略去,不连线。 * 如果$
8 min read
站台

站台

在日本的时候,在车站里看见通往站台的标志牌上写着「ホーム」(hōmu),觉得很疑惑,因为当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home」。后来去查了词典才终于明白,这里的「ホーム」是「form」的转写,是「プラットホーム」即「platform」的转写的省略。 而「home」和「form」都被转写成「ホーム」的原因,还要从日语五十音中的「は」行谈起。 「は」行共有五个假名,分别为「は」、「ひ」、「ふ」、「へ」、「ほ」。以下是对应的罗马字: 留意到其中「ふ」的转写在不同版本中出现了分歧,因为「ふ」中的辅音既不是英文中的/f/(清唇齿擦音),也不是/h/(清声门擦音),而是/ɸ/
4 min read
在鸭川的通透之上流淌 / 镜花水月
摄影

在鸭川的通透之上流淌 / 镜花水月

二月末,逐渐回暖的吐露港,知行楼前的樱花开了。至此,书院里除了日常出现的旅游团和拍婚纱照的情侣之外,又多了些拿着长枪短炮来拍樱花的中老年人。 一个月后,交好在假期due的作业,连夜赶回广州,坐上清晨的CZ389逃出那座城,如同三年前的那个夏天。 从神宫丸太町站出来,便是春天的鸭川。说起鸭川,来京都的游客一般不会把它当作景点。但与那些游人如织的景点相比,这里是更好的去处。当时的阳光不如夏天般炙热,仅仅是恰到好处的和煦。悠闲地独自在鸭川边漫步,扑面而来的皆是春天的气息。 恰好赶上樱花满开的晴天,两岸密植的染井吉野连缀成漫天的白色花海。其花朵先于新叶萌发,所谓满树繁花,的确也只有明亮的花朵开满枝头。 再向出町柳站走,河岸边的景色成了间植的樱与柳,饱满圆润的洁白花朵与修长纤细的翠绿柳枝相互交错,相映成趣。 这里除了连成片的樱花,也有“一本樱”。河岸上一棵孤零零的吉野樱,一树便是一荫。走在树下,看阳光从花朵间穿过。 清澈的河水同样养育着许多鸟类。走在岸边时,树上正传来悦耳的鸣叫。远处电线上立着的乌鸦像是五线谱间翻跃的黑色音符。 河边皆是心情舒畅的的人们。领着孩子们的幼儿园老师,骑着
4 min read
呱呱 / 回家

呱呱 / 回家

最近身边人都在玩一个养成类游戏,《旅かえる》。养一只青蛙,等着它出门,四处周游一番,给家里寄明信片,又这样等着它回来。 其实标题里已经藏好了一个精致的双关:「かえる」既可以解作「蛙」(青蛙),又可以解作「帰る」(回来)——这正是主要内容所在。[1] 周五的时候说走就走了一回,拎上包,坐着东铁线,从罗湖回了广州。今天回到高中母校宣讲,算是更加「毕业」了。 正值寒假,学校又在到处装修。这届高三似乎和我们当初一样,也要忍受一段时间的噪音啊。 焦急地等待,等待这恶声从耳边散去,等待木棉长出新叶,脱下蓝袍,温暖的季节来临。 我的蛙依然没有回来。 但这两个词的重音位置不同。 ↩︎
1 min read
欧拉的宝石
数学

欧拉的宝石

前言 提起欧拉(Leonhard Euler,1707-1783)最广为人知的发现,莫过于欧拉恒等式(Euler’s identity): $$ e^{i\pi} + 1 = 0 $$ 它将将自然对数的底$e$、圆周率$\pi$、虚数单位$i$、$0$与$1$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它来自于欧拉公式(Euler’s formula): $$ e^{ix} = \cos x + i \sin x $$ 如果打开任意一篇题为《世界上最美的10个数学公式》的文章,其中几乎一定会有欧拉恒等式或欧拉公式出现。遗憾的是,它们并非本文的话题。 除了上文提到的欧拉公式外,还有一条相对没有那么出名的公式也常常被称为欧拉公式。为避免混淆,本文将其称作欧拉多面体公式(Euler’s polyhedron formula)
8 min read
Memoir - 树与它的子孙们
摄影

Memoir - 树与它的子孙们

我的母校在中山大道西1号。 教学楼前的异木棉, 到了12月便会开出粉红色的花朵。 曾经坐在树下的石凳上, 等待妈妈送来的饭菜。 窗外的芒果树, 有校园里为数不多的红叶。 金黄的花序像是清香的稻穗, 颜色又像诱人的清远鸡, 像那个让人无法忘怀的11月。 一次次走过小卖部旁的岔路口, 在木棉树下跟你笑着打招呼。 木棉开花的时候无叶。 不是每年都能看见, 飘扬的棉絮在校园里流淌。 操场西北角的洋紫荆满树繁花, 一阵小雨过后,堆积如梦。 毕业季过后, 一群人走过独木桥, 从此开枝散叶。 阔别校园已久, 多想再次踏入异木棉盛开的大门, 与曾经的你我相聚, 踏上从前梦想的舞台, 化作树根旁的花朵。
2 min read
想起过去的这一年,一定会感慨的吧
摄影

想起过去的这一年,一定会感慨的吧

转眼又是新的一年了。 今年冬天似乎不够冷,于是把首页的题图换成了北海道的雪景。 上次写这种总结已经是2014年的事情了,2015年只有一篇半年的手机摄影凑数。原本打算在刚放寒假的时候就写这篇文章,最终还是被重度拖延症拖到了现在。回头看看,2016年的照片比前两年的照片都要少:在忙碌的高二下和高三上,丢掉成才、拿起相机慢慢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今天丢下数学套卷来写这篇东西,也是相当奢侈啊。 今年不知怎的拍了很多天空,各种各样的:扩散的、撕裂的、凝固的、交融的、坠落的…… 上学路上。上学走高架下面,去遥远的地方走高架上面。 一个有雨的早晨。 滑湿附中。 路过南楼时偶然看见的一幕。心里的年度最佳。 看报的人们。想起班里抢报纸的梗。 聚清园旁坐着学习的女生。 早晨装水的时候,橙色阳光透过圆窗打在三色的杂物堆、公告栏和墙壁上。 2016年华附春晚上,好友
8 min read
数学

logistic映射:人口增长、混沌与一个奇特译名

课本上的回忆 在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关于种群的一节中提到过两种描述种群个体数量增长的模型,分别是指数增长的「J」型曲线与 有环境容纳量(K值)的「S」型曲线,但课本并未给出后者的具体解析式,只是笼统地概括了其特点。在一些参考书上,则进一步描述了其增长速率特征,即在个体数量为K/2时增长速率最大。 就在这个看似简单的模型背后,藏着许多令人诧异的现象。 有限的人口增长 logistic映射是一种离散递推关系,定义为 \[ x_{n+1} = rx_{n}(1-x_n) \] 其中,$x_{n}$ 为个体数量,$n$为时间,r为一个由增长率决定的参数,会对曲线形状有着极大的影响。 实际上,「S型曲线」正是logistic映射(logistic map)的一种特殊情况。课本上的「S」型曲线为r=1时连续化的情况,即logistic函数(logistic
7 min read
VSCOcam的一些使用技巧
摄影

VSCOcam的一些使用技巧

说起来,VSCOcam正好是我高中入学的时候开始用的。 在做VSCOcam之前,VSCO(Visual Supply Co.)这家老牌的胶片模拟调色公司在PC端就已经发布过VSCO Film预设,可用于Lightroom、Aperture等主流图片处理软件,当时就已经广受好评。后来Instagram所引领的图片社交逐渐兴起,VSCOcam发布后逐渐占领了手机图片处理的大片江山。 和其他手机上的图片处理app相比,VSCOcam的滤镜质量要高得多。没有去钻研其实现原理,估计是类似LUT(Lookup Table)的原理。这些滤镜主要模仿的是胶片的色彩和响应曲线(response curve),色彩讨喜也十分耐看。 VSCOcam本身是免费的,但是很多优秀的滤镜是需要付费的,不过免费滤镜中也不乏诸如A6、C1这样的良作。几个bundle的滤镜买下来,其实常用的也不算多。 下文会介绍一些我常用的滤镜。 滤镜 Filters The Aesthetic Series 这个滤镜包包含A4、A5、A6三款滤镜,其中A6最为常用。 A5 A6 反差稍
7 min read
旅途尽头

旅途尽头

过了两次月考,我们又见面了。 原本打算是月更的,国庆的时候要背锅,就没空更了。 接下来可能会隔一周到两周更一次,类别包括摄影、数理、介绍、设计。 下次(可能的)更新内容: 我最喜欢用的VSCOcam 最近做的一些物理动图 Creative Commons协议 我在HFOTO两年的一些平面设计 正文开始。 本篇的图片注释位于图片下方。 以及,我提升了部分风景图的分辨率。 两年多前,我在平行班,当然现在也是。 后来有一位老师说,你不适合去楼上,还是留在这里好。 我想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他的意思。 在走了十几年的天桥上看见的日落。 因为种种原因,我并没有选择成为一名竞赛党。 初中的时候曾经参加过NOIP,却因为决赛前晚写了Python,记混了Pascal的语法,最后拿了个三等滚回家。 也是初中的时候,在二师范上物竞课的时候认识了同桌的韬神,尽管后来在HF他已经不怎么记得当时他旁边那个讲光学自high的智障了。 高一的时候凭着自己的兴趣,干巴巴地啃了几本数学书,的一小部分,算是入了个门
6 min read
雨还没停
摄影

雨还没停

所以总算是上了高三。 如果今年的雨水少一些,心情应该是会好一点的。 发现自己已经很少带相机去学校了,最近很迷茫,也没什么好拍的。 某一天升旗的时候天空无比的蓝,但是连手机也不在裤兜里。 在撕拉片全部停产前试了一下。 彩色为FP-100C,黑白为FP-3000B。 真心希望拍立得能出120尺寸。 每天经过的高架桥。 每周都会路过的路口。 一些Portra 160的片子。 做到最后还是弃坑了的一个气象站。 希望什么时候能真正把它做完orz 新入手ZX100,HiRes+主动降噪+一月一充,满足。 高二的旧教室。 每年九月初开学的时候,阳光总是无比精准。 学校大修,希望能重新好起来。
3 min read
动点与对数螺线
数学

动点与对数螺线

问题 如图所示,在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各有一只老鼠,每一只老鼠始终以相同速度向位于它逆时针方向相邻的老鼠移动。求: 1. 在合适的坐标系下老鼠移动轨迹的方程; 2. 老鼠移动的路程。 解法一 为了求出点的轨迹方程,以正方形的中心为极点建立极坐标系,其极轴方向平行于正方形的任意一边。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我们以右上角顶点$A$处的老鼠作为研究对象。 在极坐标系中,分别设右上角顶点$A$、左上角顶点$B$的坐标为 \[A(r,\theta), B (r,\theta+\frac{\pi}{4})\] 则其对应的直角坐标分别为 \[(rcos \theta,rsin \theta)\] 与 \[(-rsin\theta,rcos\theta)\] 两点连线的斜率为 \[\begin{align} m& =\frac{rcos\
8 min read
三年一半 一伴三年
Canonet QL17

三年一半 一伴三年

高中三年过半了。 植物园池塘的倒影。 西教背后的鱼鳞云。 饭堂前那条路的落叶。 下雨天美术馆的屋檐。 傍晚斜阳下的操场。 聚清园。 也许是在思考? 回南天的东教二楼。 午后睡着的课室。 通技课做的小东西,致敬下老爷子。 环卫阿姨与正在装修的生化楼。 即将被丢弃的旧桌椅。 2015届返校的大人们。 晚高峰时段的中山大道西。 下雨天阴沉的岗顶。 空空如也的B9,窗外中山一立交。 拍摄背后的一些细节 使用的器材主要还是iPhone 6。 掺杂了一些主力机Sony ɑ7s拍的。 有一些色调发蓝的是Canonet QL17和富士的反转片Provia 100F拍的。 可惜的是机器过片出现问题,拍的十几张装修前的体育馆全叠成了一张白的不能再白的照片。 回想起来,自己一年前从APS-C画幅换到135全画幅,最近又进了120中画幅的坑。 就是上面这台Bronica SQ-A。 按这个规律
4 min read
平静腊月
Canonet QL17

平静腊月

其实12月是很忙的,琐事很多。 本来打算是只放12月的,后来发现因为11月发过学农那一篇后没有发日常图,就一起放在这里了。 平时拍照还是靠手机为生啊。 11月 大雨过后的室外篮球场。 天桥下,老人抱着男孩等车。 学校盛开的异木棉。 公交上闭目养神的二人。 聚清园的睡莲。 保安前街的洋紫荆开得正旺,东山口。 树干,像从空中俯瞰沟壑纵横的大地。 12月 一个人在一缕阳光中走过,东教。 宪法宣誓日,两个女孩将印有宣誓词的字条别在马尾上。 晚高峰时段中山大道的车流,BRT师大暨大站。 两个拍摄中山大道车流的女孩,BRT师大暨大站天桥。 阵雨过后终于天晴,星期三不用做操的大课间,西教的孩子们在走廊晒太阳。 班里的宣传栏。 多云天空中一条模糊的分界线。 正门天桥旁,尝试在大雨天打车的路人。 BRT站台,背后弯曲生长的树枝向着月亮。 夜晚被LED屏幕照亮的异木
4 min read
学农去 到广袤的土地去
Canonet QL17

学农去 到广袤的土地去

10月31日校运会摔伤,次日中午学农队伍出发,1小时到达清远。 于是我在家里用左手刷了3天手机,因为右手没法动。 11月4日中午,右手似乎好些了,左手也结了疤,揣着比下乡青年更强的热情跑到了较杯村(终于吃到了清远走地鸡)。 11月4日 下午阳光很好,晚上有些云。 户主的儿子,两岁。被人教坏之后叫我“阿叔”。 我们家是15号,和14号连在一起,有点像四合院的结构。 到处都是木槿花。 带他出去逛逛。 特别喜欢这张天空的颜色。 晒谷。 村口的一个池塘,养了一群鸭子。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惊叹于鸭子头上的毛是绿色的。 收割机,似乎是日本品牌。 据某人肉收割机说,“那家伙半小时就干掉了我三天的活”。 于是后来几天他们那户就没有活干了。 明摆着我们是去添乱的。 龙埗的稻田。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的花,村里的大路两旁都是。 果实很像豆荚。 出发去场部排练第二天晚会的节目。 场部的稻田。当地似乎种了两种不同的稻子,颜色有些区别。 旗杆,排练晚
7 min read
2014 手机摄影 | iPhoneography 2014

2014 手机摄影 | iPhoneography 2014

应各位要求,做了个2014年手机摄影的合集:D 其实起初我是很看不起手机摄影的。 比指甲盖还小的传感器,怎么拍出真正的照片? 于是后来自己证明了,确实能拍出真正的照片。 “摄影重要的不是相机前面那个头,而是后面那个头。”——佚名 这是一句在摄影圈里早就传遍了的老话了。此观点虽然未必完全正确,但这种思想很值得欣赏。 那就是: 抛弃所有 回归本心 同样适用于严肃摄影。 对我而言,手机摄影实际上填补了一个很大的空白。因为即便是已经算便携的 X100S ,在我推着单车过马路、赶着去上学的时候,也不可能会在我手中。 手机随时放在裤袋里,拿出来即开即拍,从此再也没有没带相机的窘迫了。 严肃摄影依然有它的存在价值。但随着手机成像技术的发展,现在手机的画质对于日常拍摄而言已经绰绰有余了。 修图方面全部采用 VSCOcam ,好用而且特别喜欢他家的胶片,已经买了几组额外的了。强迫症表示哪天一定要收齐! 他家的胶片预设我也有在 Aperture 和 Lightroom 里面用,之前两篇文章里的部分片子也是用 VSCO 的预
5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