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

站台

在日本的时候,在车站里看见通往站台的标志牌上写着「ホーム」(hōmu),觉得很疑惑,因为当时我第一个想到的是「home」。后来去查了词典才终于明白,这里的「ホーム」是「form」的转写,是「プラットホーム」即「platform」的转写的省略。

京都市营地铁乌丸线九条站的提示牌。

而「home」和「form」都被转写成「ホーム」的原因,还要从日语五十音中的「は」行谈起。

「は」行共有五个假名,分别为「は」、「ひ」、「ふ」、「へ」、「ほ」。以下是对应的罗马字:

留意到其中「ふ」的转写在不同版本中出现了分歧,因为「ふ」中的辅音既不是英文中的/f/(清唇齿擦音),也不是/h/(清声门擦音),而是/ɸ/(清双唇擦音),即吹气时发出的音。事实上,「ひ」的转写也同样不准确,其中的辅音应为/ç/(清硬颚擦音)。在读「希」的时候将舌头上移,顶住上颚,就是「ひ」的发音。

由于日语中缺少对应/fo/的假名,旧时/fo/被转写成了「ホ」,这才导致「home」和「form」都被转写成了「ホーム」。而在1991年日本内阁颁布的告示《外来语的记法》(外来語の表記)中,将/fo/的转写规定为「フォ」,即将「フ」中的辅音/ɸ/与元音「オ」(/o/)结合到一起,凑成/ɸo/。尽管和/fo/还是有些差异,但总比「ホ」的/ho/好多了。

在《ウィズダム英和辞典》中,「platform」对应的义项中「プラットホーム」和「プラットフォーム」都有出现;前者用于指代火车站的站台,后者则是软件业中常用的「平台」一词。互联网诞生于1995年,因此采用新的转写法也就不奇怪了。真正奇怪的是同一个英文词汇竟然由于转写法的不同,在日文里衍生出了两个不同的词汇,这也许正是语言的惯性所在吧。

但这又多么奇妙。无意之间,凑成了些许微妙的一对双关:是站台,还是家?踏上站台的一刻,不远处的标识是通向家的出站楼梯;而年关之时,那标识又成了乘坐回乡列车的指引。

通过港铁东铁线大学站的广九直通车。
通过港铁东铁线大学站的广九直通车。

作为离别的载体,交通工具总是被与情感联结在一起:站在站台上,望向铁轨无限延伸的一端,焦急地等待列车的到来;飞机在跑道上突然加速时的推背感,你即将离开地面,躲进云间;渡轮扬起汽笛,缓缓消失在地平线。站台也因此带上了伤感的标签。

京都站,新干线「光」号,车型为N700A。
京都站,新干线「光」号,车型为N700A。

从前觉得这种说法有些牵强,成年之后才渐渐明白个中意味。

毕竟那是家啊。